湖南先进制造业调结构、提效益、强动能 向“新”迈进 集聚成势 经济要闻 华声经济

产业财经
2023 12-29 08:26:00
分享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湖南经济逐季回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今天起,湖南日报推出“逐光前行——湖南经济观察与展望”融媒体报道,解析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亮点、潜力,展示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助力全省上下认清形势、把握大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再立新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谢卓芳

深冬时节,好消息接连传来。

巴陵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全线贯通,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同时,实现技术升级、产业链升级;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湘潭基地落成,首台远程超级VAN在全新标准的智能数字化工厂下线,长株潭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喜添新成员……

制造业是“拼经济”的基本盘,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使命任务。今年以来,湖南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加快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把握主攻方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今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描绘出一张清晰的施工图。

先进制造业是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巴陵石化公司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是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现代化产业项目。“产业链‘搬家’的同时,传统石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跃升。”巴陵石化相关负责人说。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降解薄膜、医疗器械、高端服装、汽车轮毂等领域。推动化工原料向化工新材料升级转型,可带动现代石化千亿产业集群发展。

年末,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5万吨纳米级磷酸铁锂项目生产线忙碌不停。这一年,湖南裕能在深交所敲钟开市,又以黑马之姿首次挺进“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产业新赛道上高歌猛进,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按下“快进键”,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持续扩容升级。在长沙,北汽福田长沙工厂的全新一代混动轻卡投产,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新能源乘用车技改项目开展批量试生产,广汽埃安长沙分公司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在湘潭,吉利首次下线的新能源商用车是全球首款电动超级大VAN,达产后将年产15万辆新能源商用车,拉动上下游产业达500亿元。

据统计,今年1至11月,全省生产新能源汽车73.7万辆,同比增长70.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1个百分点,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8.75%。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雷绍业表示,立足湖南产业基础、特色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现代石化、工程机械、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等产业明确了发展路径,湖南先进制造业朝着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动能更强的方向发展。

今年来,湖南工业经济曲线走出“稳开、回升、向好”态势——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一季度的3.9%,攀升至前11月的4.6%,工业经济基本面逐步恢复、整体改善。

瞄准“新质”驱动,科技创新引领升级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湖南着眼长远,以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全球直径最大、单体最重、承载最高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打通我国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化“最后一公里”;

瞄准第三代半导体装备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技术,中电科48所的国产离子注入机成功通过产业化考验;

涟钢高锰钢LNG燃料罐填补国内空白,在容器材料领域寻求更低成本的绿色替代材料和更大的效益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湖南制造业在前沿技术上加快突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省工信厅副厅长彭涛介绍,以推进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为主线,实施关键产品“揭榜挂帅”和“产品创新强基”两大攻关项目,通过“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首轮次、首套件”五首政策引导企业聚力核心技术攻关。

探索运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对项目承担单位在专项资金、优惠政策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单个项目奖励资金最高达2000万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全省48个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完成攻关投入15.5亿元,突破电驱桥关键部件集成技术、高速高压液压柱塞马达结构设计及关键工艺技术等关键技术109项;106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总投资104.5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96.2亿元。

今年以来,全省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73家、省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3家、“六有”(有人员、有投入、有设备、有项目、有场地、有制度)研发机构986家。构建起“1个国家级+1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2家国家级+100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创新平台孵化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又催生更多创新动能。

株洲宏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创新裂变的佼佼者。乘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东风,企业以前只做钽电容器,如今开拓出陶瓷电容器、微电路模板、半导体分立器件等多条赛道,快速孵化出宏达陶电、宏达恒芯等17家电子信息中小企业。“10年来,企业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宏达电子副总经理李亮介绍。

技术创新让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亏损面下降到14%,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紧扣提质增效,数智融合加速赋能

一朵“云”能做什么?

“企业‘上云’后,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困境,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益阳市和天电子有限公司从事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公司总经理陈宏志算账:生产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让大数据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产品交期缩短一半,设备使用效率与寿命均提高20%以上,人均产量提升10%。

基于益阳电容产业集群,华为云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期合作5家企业,已实现订单处理量提升100%、产能提升30%以上,生产质量问题100%可追溯。通过将示范工厂的行业知识沉淀到电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建立全国领先的电容数字化工厂的产业标准。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上云是智能化转型的捷径。在工信部门与地方政府合力推动下,截至今年10月底,我省新增9.56万家企业上云、9742家企业上平台。全省已累计推动58.32万家企业上云、3.36万家企业上平台,企业加快降本提质增效。

今年来,湖南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以建设智能工位、智能制造产线(车间)、智能制造企业为着力点,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武装、万企千态“智能化”前行,塑造发展新优势。

加快新基建,畅通数字经济“大动脉”。今年来,全省建成和在建规模以上数据中心达51个;新建5G基站3.4万个,5G基站数量居全国第八;超级算力跃居全国第三。

铺排大项目,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场景。从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到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从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到“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分行业、分阶段、分场景设计“工具箱”,助力企业想转尽转、能转快转。

推出新政策,打消企业因缺资金、缺人才等产生的顾虑。比如,省级层面上,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的支持范围,实施资金奖补;市(州)级层面同步配套政策支持,长沙市累计统筹39.41亿元,支持570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

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据统计,今年我省新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13家、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2个。从2021年至今,我省3年累计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六、中部第二。目前全省新建智能制造企业904家、智能制造产线(车间)1470条、智能工位9561个,已提前超额完成“智赋万企”行动年度目标任务。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