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汽车资讯
2024 02-18 10:26:21
分享

在互联网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网络热点事件的“反转”现象愈发频繁。近日,去年备受关注的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疑似出现重大反转,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回溯去年10月11日,武汉大学一名女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声称自己在7月11日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内遭到一名男生性骚扰(“打飞机”自慰)。她表示在事发后已向学校维权,但迟迟未得到处理。该文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大量网友对女生表示支持,并对当事男生及学校进行谴责。两天后,武汉大学发布通报,对该男生予以“记过处分”,使事件暂时平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当事男生始终未公开发声。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对事件进行核心回应

然而,时隔数月,当事男生的母亲首次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声,对事件进行了核心回应。她坚决否认男生存在性骚扰行为,并指出女生的微信文章中存在大量不实信息,如展示的道歉信被涂改、谎称男生留假名、捏造证人证言及经济补偿等。她表示,男生在事件发生后遭遇了严重的网络暴力,导致他陷入重度抑郁,几度欲轻生。

当事男生母亲回应内容简化如下:

1、非性骚扰事件

我儿子因过敏体质导致长期湿疹,事发时只是在图书馆挠痒。监控和录音证据均证明非性骚扰,有医疗记录和警方调查支持。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2、道歉信的背后

女生要求儿子道歉但不明原因,为避免冲突,儿子误判下写了道歉信。这反映了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忍耐和避免冲突心态。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3、沟通与处分

女生以性骚扰为由要求严厉处罚,但拒绝沟通。学院在缺乏证据下给予儿子记过处分,引发舆论谩骂。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4、关于“署假名”的误解

儿子在道歉信中使用了真实信息,但女生误导公众称其为假名,导致辅导员遭受网暴。

5、证人证言的澄清

女生提到的证人实际上并未看到完整事件,证词被误解。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6、经济补偿的谣言

女生捏造了关于经济补偿的谣言,我们已向辅导员求证并未提及此事。

7、网络虚假信息与策划痕迹

事件后互联网上出现大量不实信息,包括对我儿子家庭背景的造谣和个人信息的恶意曝光。这些虚假信息显然经过策划,旨在煽动舆论。我们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相信司法公正和真相终将大白。

无官方认定,但当事男生已承受“社会性死亡”

事件发酵至今,尽管尚无任何官方渠道认定男生为“性骚扰”,但男生已然承受了“社会性死亡”的严重后果。他被踢出足球队微信群,大学生创业项目组的成员纷纷退出,目前项目已停滞。更为严重的是,作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助教,他在事发后往群里发信息时,一些同学开始发送具有嘲讽意味的表情包。

男生母亲透露,“因为被冤枉,我的儿子在事件发生后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不吃不睡、失眠、不与人沟通、哭泣、意图自杀等行为。”她表示,男生曾多次企图在家跳楼自杀。为了让儿子活下去,她才决定站出来维权。根据她出具的一份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报告显示,当事男生被确诊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其自杀和自残行为倾向高达80%。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他在学校主动辅修了双学位的课程,平时课程量很重,但他一直挺勤奋好学的,是个正直的学生。”曾经教授过男生的一名老师表示,“事情发生后,我了解到他曾多次接受心理治疗。网络暴力对男生的伤害真的很大。”

“那篇公众号文章发出来以后,我们是很震惊的。完全不敢相信,因为凭我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他的了解,他完全不像是能做出这种事的人。”男生的大学同学赵威(化名)表示,“他平时学习特别认真、特别努力,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下课后就去图书馆。”

周围同学对当事男生的态度也因为这件事快速转变。赵威表示,“身边的同学对他会有很明显的鄙夷和疏远,一些完全不认识他的同学,也会发微博或朋友圈继续说这个事,甚至有点抹黑他。之前跟他有些瓜葛的同学,可能也会借这个事情去煽风点火。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

随着舆论的发酵,网络暴力也接踵而至。男生的个人信息被扒得一干二净,包括姓名、照片和曾就读的学校等。一些网络账号更是肆无忌惮地散布不实信息,如称他“是惯犯,高中时就曾潜入女厕所,后被金钱摆平”,甚至造谣他是“武汉市新洲区副区长的公子”。更有甚者,将他的照片恶意PS成遗照,并在社交媒体上大肆传播。

这些不实言论的迅速蔓延,迫使武汉市新洲区副区长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向媒体公开辟谣以正视听。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反转?当事男生母亲首度公开回应

整治网络暴力,守护公正真相

网络暴力,一个无形的恶魔,随时可能降临到无辜之人的头上,让他们陷入无尽的困境。这种恐怖不仅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是可能波及到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包括你和我。因此,我们急需呼唤一个文明、理智、公正的网络环境。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此事件的‘性骚扰’定义,但如果男方所描述的湿疹情况属实,即他并未实施性骚扰,那么整个事件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对他而言无疑构成了一种网络暴力。”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的张彬彬律师指出。目前,虽然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立法,但相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均有体现。网络侮辱、诽谤等行为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严重者甚至可能触犯侮辱罪、诽谤罪。

为了打击网络暴力,网信办今年以来积极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包括煽动极端情绪、编造耸人听闻标题、发布无底线“泄愤帖”等在内的7类问题进行了坚决整治。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全面系统地规定了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

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正如一把双刃剑,若不加以约束和引导,便可能伤及无辜。以近期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事实的真相往往远比表象复杂。当个体越过监管层直接通过“舆论”来给他人定罪时,一旦出现事实错误或真相被歪曲,不仅可能加深偏见和误解,还可能对未来性侵害的维权造成更大的困难。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言行都应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在真相尚未明了之前,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和理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同时,我们也期待监管力量能够尽快介入调查,还原事实真相,为受害者伸张正义,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和公正之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