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正式出海,中国协同办公卷向海外

头条资讯
2024 06-23 13:25:10
分享

导语:钉钉近期已经将出海明确定义为战略级项目。

钉钉近期已经将出海明确定义为战略级项目,内部包括产研、解决方案、销售、市场在内的数个部门,已经抽调人选组成混编团队。

36氪了解到,钉钉此前就已经有小规模的试水出海领域,服务了包括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等数百家有出海业务的中资企业,如今是正式将出海方向确定为战略级项目。

36氪就上述消息向钉钉求证,钉钉官方表示:有相关布局,目前主要是为了服务现有客户的出海需求。

从不少细节上可以看出,钉钉已经开始大力招兵买马。就在昨日,有自媒体发文称,钉钉已经开始在LinkedIn上开始招聘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区的员工,主要职位为区域经理和解决方案经理。

企业要出海,从0到1面临的问题非常繁杂。首先,海外合规、语言/时差不一致等等,都是企业所需要面临的挑战。出海之后,国内外沟通所用的平台种类往往会纷繁复杂、流程和系统若要复用到海外,会有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做出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点。

近两年,钉钉也投入了不少力量在产品体验优化以及国际化布局上。36氪了解到,现在出海的企业用一套钉钉账户体系,就可以统一管理国内外团队。并且,钉钉IM聊天和视频会议等应用,也上了不少国际化相关功能――现在,钉钉已支持包括印尼语、越南语、泰语、法语在内的15种语言的翻译;钉钉日历桌面端则上线了自动时区转换等功能,在安排会议日程时可以智能提示参会人的时差。

一位接近钉钉的人士对36氪表示,钉钉已经与一批生态伙伴达成了合作,建立起出海的服务生态。现在,钉钉开放平台已经上架市场/品类定位、客户管理、跨境支付、网络安全、人事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比如,跨境支付服务商“连连数字”近期就已经和钉钉达成合作。

钉钉在当下出海,是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必然。

一方面,从2015年至今,国内企业服务市场已经走过萌芽期,包括钉钉、飞书、企业微信在内的协作平台,都已经走向商业化。不过,国内SaaS市场盘子还相对较小,经历了前几年协同办公市场混战,可以说,上述几个玩家已经将有付费意愿的核心国内企业基本覆盖了,新增需求较少。

国内SaaS市场增速趋缓的前提下,出海是为数不多的“明牌”。从2021年开始,有不少SaaS公司加速了出海的步伐,到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寻求增长,其中既包括神策数据、盖雅工场、纷享销客等国内SaaS老兵,也出现了不少第一天就瞄准全球市场的创业公司,比如声网、PingCAP、AfterShip、Airgram等等。

如今钉钉入局,某种程度上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

钉钉在出海战略上的节奏,也是先跟着中国的出海企业走。一位钉钉内部人士对36氪表示,钉钉出海,还是会优先满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协同管理需求,尤其是当下现在的出海主力,比如光伏、锂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客户。

海外SaaS市场诸多巨头云集,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包括Teams、Slack、Zoom等老将新秀更是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对钉钉等中国协同办公软件来说,尽管有大厂背书,想要在巨头林立的海外市场中突出重围,钉钉在本地化运营、海外品牌的挑战依旧很大。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