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疯狂涌入,主题ETF年内最猛涨幅超过30%,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也接到了“泼天富贵”。作为一名关注金融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我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这波港股热潮,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
2月18日,港股大幅反弹,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达224亿港元,创近四年来单日新高。截至收盘,恒生指数上涨1.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均上涨1.8%。
个股方面,多只港股被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其中,阿里巴巴净买入额为33.91亿港元;小米集团被净买入6亿港元;腾讯控股被净买入5.07亿港元;中国移动被净买入3.89亿港元。在此背景下,小米大涨7.2%再创历史新高,快手大涨9.6%,阿里巴巴涨超3%,网易、美团、腾讯、百度股价皆有不同程度上涨。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表现堪称“逆风翻盘”。恒生指数从年初的低迷一路反弹,主题ETF更是涨势如虹,年内最高涨幅超过30%。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港股市场长期以来被低估,尤其是互联网、科技板块的龙头公司,估值已经跌至历史低位。随着市场情绪回暖,资金开始抢筹这些“便宜货”。
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加上政策层面对港股的支持,吸引了大量资金南下。
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全球资金开始重新配置新兴市场,港股作为离岸市场的代表,自然成为资金的首选。
主题ETF暴涨30%,泼天富贵来了?
这波港股热潮中,最亮眼的莫过于主题ETF。
以恒生科技ETF为例,年内涨幅超过30%,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不少主动权益基金也凭借港股仓位,实现了业绩的逆袭。
但问题是:这种涨势能持续多久?
当前港股市场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绪驱动的。一旦市场情绪降温,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虽然估值低,但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改善仍需时间验证。尤其是互联网和科技板块,能否持续盈利增长仍是未知数。
全球资金流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一旦美联储政策转向或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资金可能迅速撤离。
这波港股热潮,确实让人看到了机会,但也隐藏着风险。
机会在于:港股市场的估值修复才刚刚开始,未来仍有上涨空间。
风险在于:市场情绪可能过热,短期回调风险较大。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追逐热点,而是理性分析,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毕竟,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猜你喜欢
安徽企业养老保险“新动作”,为什么是关键一步?
2025年度总票房刷新中国影史最快破200亿纪录,再次刷新影史记录!
立足燕赵大地,源达投顾助力河北投资者财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