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原生App月活突破2.4亿 中国AI竞争从技术竞赛转入生态建设阶段中国AI原生应用市场在2025年迎来历史性拐点,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月,其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4亿,较1月净增1.15亿,增幅达88.9%。这一增长不仅标志着技术应用的规模化落地,更揭示了行业竞争重心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生态建设的深层变革。以DeepSeek、豆包、腾讯元宝为代表的头部平台,正通过技术开源、多模型融合与场景深耕,推动中国AI产业进入“生态协同”的新阶段。
用户爆发与技术普惠的双重驱动
DeepSeek-R1模型的开源成为市场爆发的核心引擎。该模型通过降低技术门槛,吸引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头部厂商接入,直接带动行业用户规模从1月的1.25亿跃升至2.4亿。例如,纳米AI搜索接入DeepSeek次日活跃用户激增22%,腾讯元宝日活提升15.3%。与此同时,用户习惯的养成显著加速——2月人均使用时长113.7分钟、使用次数52.4次,表明AI应用已从尝鲜工具转化为高频刚需。中国AI原生App月活突破2.4亿 中国AI竞争从技术竞赛转入生态建设阶段
技术趋同下的生态重构
随着底层技术架构的标准化,“多模型驱动”成为行业标配。TOP15应用中超七成支持“1个对话模型+1个推理模型”双引擎,而腾讯元宝、文小言等甚至整合4个以上大模型,纳米AI搜索更以支持15种模型居首。技术同质化倒逼竞争转向生态能力:DeepSeek凭借82.3%的持续活跃用户占比领跑黏性榜单,腾讯元宝则以37.5%的新安装用户占比成为拉新效率标杆。这种分化显示,企业正通过差异化运营策略抢占细分市场,例如DeepSeek聚焦长线用户价值,而腾讯元宝侧重流量转化效率。中国AI原生App月活突破2.4亿 中国AI竞争从技术竞赛转入生态建设阶段
场景深耕与行业融合
AI原生应用已渗透至23个垂直赛道,其中传统搜索升级而来的“AI搜索”最受关注。百度、腾讯新闻等10家头部平台在“增强型搜索”“边看边搜”等维度展开角逐。更具颠覆性的是“智能体”模式向“具身智能”演进,全链路自主执行的通用AI助手从概念走向实践,例如通过多模态交互实现从“对话”到“执行”的跨越。跨行业融合同样显著,育儿母婴、拍摄美化等领域的AI化进度已超30%,医疗服务、教育学习则突破12%,显示AI技术正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生态竞争的核心挑战
尽管生态建设势头强劲,行业仍面临三重挑战:
1. 用户争夺白热化:头部平台用户来源高度交叉,例如腾讯元宝52.3%的新用户源自DeepSeek,而豆包37.6%的用户由DeepSeek转化,这种“漏斗效应”加剧了存量市场竞争的残酷性;
2. 场景创新瓶颈:多数应用仍集中于文案生成、图像处理等传统领域,医疗诊断、工业决策等高价值场景渗透不足;
3. 标准化与安全性平衡:开源生态虽加速技术扩散,但也导致模型同质化与数据隐私风险上升,如何建立统一行业标准与安全框架成为关键。中国AI原生App月活突破2.4亿 中国AI竞争从技术竞赛转入生态建设阶段
未来方向:从工具到生态操作系统
下一阶段的竞争将围绕两大主线展开:
技术层面,具身智能与多模态融合是突破重点。例如,搜狐简单AI通过文字生成高质量图像,已实现创作效率的指数级提升,而“对话-执行”一体化的智能体将重新定义人机协作模式;
生态层面,构建跨平台协作网络至关重要。DeepSeek通过开源推动行业基础设施升级,而腾讯、百度等则依托超级App生态整合多场景服务,未来或出现“基础模型+垂直应用+终端硬件”的全链路生态闭环。
中国AI产业的生态化转型,既是技术普惠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从用户规模爆发到生态能力重构,这一进程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更预示着一个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当技术红利逐渐消退,生态的深度与广度将成为决定AI企业生死的关键。”